找到相关内容7699篇,用时16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研律指南──印顺法师对《律藏》集成的探究

    净行,佛开始制立学处并作解说,称“波罗提木叉”。三、比丘犯重罪而不知发露,佛从此不再说戒,而由比丘们自行和合推一上座宣,发挥集团约制力量,称“威德波罗提木叉”。   此中演变因,印公解释:一、...项法规被附于<戒经>后,传诵久了也成为<戒经>的一部分。   (三)戒经的条数   古有“百五十余学处”。对此,平川彰及B. C. Law认为:此乃<戒经>八法中除去“众学法”。巴宙则认为“众...

    清德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43889830.html
  • 人间佛教,薪火相传

    心得,不是即兴式的“瞎子摸象”,而是来自于阅读全藏之后,对于整个印度佛教思想发展利弊得失,所做的敏锐观察与抉择。   导师身体的孱弱,是他毕生的负担与苦难;但是,我们也不得不:由于他孱弱的身体,...可以舍,人家可能会向我抗议:“第五类也应该舍。”这样是“伊于胡厎”的。最后大迦叶下了结论:“若佛所不制,不应妄制;若已制,不得有违。如佛所教,应谨学。”主席如此裁决,大家没有异议,阿难显然成了少数...

    昭慧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50189873.html
  • 论师的中有观

    诸中有,色、无色界,并变化身。诸中有身,从意生故,乘意行故,名为意成(大正27.363上)。这意思是:意生者,非经父精母血等所有外缘而生,是由“意”识所化成身。   五、起   中有的名称,...有”,大正27.358上),中间是没有间隔的。所以,不须要中有作为两有间的桥梁。   然而有部论师也同样是依据圣教量及“无中有论”的过难,证明应有中有。如:一、经中:“入母胎者,要由三事俱现前...

    悟殷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50389877.html
  • 中印佛教交流历史

      佛教创始于印度,中国的佛教是由印度传入的。   佛教何时从印度传来,从古以来传说不一。有的秦始皇时(公 元前246-210,接近阿育王在位时)就有外国沙门释利防等十 八人赍佛经来中国(《历代三宝记》卷一等)。随后又有汉哀帝元寿 元年(公元前2),博士弟子秦景宪(一景卢)从大月氏国的使者 伊存口受浮屠(佛)经(《三国志》裴注引《魏略·西戎传》)。 而最通行的传说,则是...

    高观如

    五明研究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9510189945.html
  • 中国宗教文化对日本的影响

    不可靠。我们认为,从当时日本与中国、朝鲜的交往情况来看,六世纪佛教已传入日本是可信的。   1.兴佛与废佛争   佛教传入日本的时候,日本社会还比较落后,耕地以氏旅所有制为基本形态,从事农业、...强调君 臣、上下、官民之间的等级关系。其第二条规定“笃敬三宝”,佛教是“四生(概指一切众生)终归,万国极宗”,“其不归三宝,何以致枉?”实际是把佛教置于相当国教的地位,作为施政、教育的指导性文化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9510289947.html
  • 佛教、道教在终南山

    无时,气象 万千。高处背阳地,虽在夏季亦有积雪,故俗有“太白积雪六月天”,这在炎热的关中 来说是件稀罕事,故此成了关中八景之一。太白山巅有太白三池,面积为7公顷,水色蔚兰 ,纤尘不染,平静如镜,...,群动暂息,忽有笛声自西依山而起,上拂云 汉,下满林壑,清风自发,长烟不生,听,天地人物洒然如在冰壶中也。”有一首诗对“ 圭峰夜月”这样描写:“浩照圭峰树影重,天云潋滟淡春容。银河斗转横轮阁,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6450590320.html
  • 安康高僧大德

    启发,乃直诣曹溪礼六祖。六祖问:“什么处来?”师云:“嵩山安和尚处来。”祖云:“什么物与么来?”师无语,。遂经八载,忽然有省,乃白祖云:“某甲有个会处。”祖云:“什么生?”师云:“似一物即不中。”...坐定黄龙洞②中,相传常现其上。吕祖云游时,倚崖听。师知其仙,诘曰:“座下何人?”   曰:“云水真人”。   复诘曰:“无云无水奈何?”   吕无以答。   曰:“有黄龙出。”   吕...

    李厚 张会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6451390322.html
  • 孙悟空形象出自闽北宝山

    木排常在此打翻失事,有“过了泗洲乾方敢报平安”。货主,艄公为了平安过滩,在过滩之前,都要到大仙庵进香,祈求平安,因此,石径岭人来人往…(摘自《中国民间文学集成?福建卷?顺昌分卷?谟武村卷续集》?《...解释:“大江以南多山地,而俗机鬼,其神怪甚诡异,多依岩石树木为丛祠,村村有,二浙、浙东曰‘五通’,江西、闽中曰‘木下三郎’,又曰‘木客’,一足者曰‘独脚五通’名虽不同,其实则一。考传记,所谓木石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8455390570.html
  • 敦煌石室记

     谢稚柳   密语利诱。且为唐僧取经故事。谓此经卷。唐僧本取自西方。今仍还西方固宜。兼许银三百。王道士惧城中绅土。初不敢应。及见赠银。意始为动。斯坦因就莫高窟近处。设帐篷于沙漠中。雇一湘阴人名...闻知。敦煌石室名。始大噪于人间。盖自逊清光绪年间。有湖北人王元箓。初在肃州巡防军为卒。后退伍为道士。来至敦煌。穷无所归。投宿于第一百四十三窟。敦煌寺院。俱为红教。侩人称喇嘛。诵番经。独王元箓诵道经。作...

    谢稚柳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20091521.html
  • 互动中的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

    不惜改变自身,在自己的思想体系中加入儒家名教的内容,什么"儒释皆宗,其为孝道矣" ,把"孝"成是儒佛共同奉行的宗旨。魏晋时期的"格义佛教",就是用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以及当时流行的老庄玄学来说明佛教...没有单一不变的实体或灵魂。但由于中国人囿于传统的魂魄学说,以为佛教所主张的三世因果在于宣扬人死精神不灭,灵魂可以再生。这种对佛教教义的曲解,就连当时那些通达儒学而学佛的人也多半陷于此而不能自拔。由于...

    成建华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20291529.html